穿越4000年的檔案,每一種樣子都好酷!

2022/11/9 0:00:00       來源:知識學院        作者:小博       瀏覽量:  852

電視劇《瑯琊榜》中有一個神秘的地方,叫“瑯琊閣”。瑯琊閣在江湖中布滿眼線,掌控著整個天下的情報。這些情報由信鴿傳遞,“線人”在獲取情報后,會按照輕重緩急逐一分類,稟報閣主,按照需求將之散播出去,并分門別類存儲于檔案室中,以待查詢調用。

檔案

《瑯琊榜》是虛構的歷史故事,但是發生的歷史背景卻是真實的。它為我們展示了,檔案在大梁大通年間的應用,給我們看到古往今來,檔案都是推動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智慧力量。檔案究竟是如何演變的?它有幾種形態?跟小編一起穿越古今,看檔案都有哪些酷酷的歷史。

01原來檔案還有這些“書卷氣”的稱呼!

“無因書簡冊,空得詠詩篇”,“無案牘之勞形,無絲竹之亂耳”,“文書有余暇,風月可銷憂”,我們在各種文學作品當中,經常會聽到“簡冊、案牘、文書”這一類的詞,其實這些都是檔案。

檔案

檔案最早出現在清代,也是我們目前的統一稱呼。往上追溯,檔案在不同時代,有不同稱呼。檔案在商代稱為“冊”,周代稱為“中”,秦漢稱為“典籍”,魏晉以后稱為“文書、文案”,唐代稱為“文卷、案卷、案牘”。

02這些檔案形態,智慧又有趣!

甲骨檔案、金石檔案、簡牘檔案、縑帛檔案、紙質檔案、聲像檔案、電子檔案,隨著科技進步,檔案形態也不斷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。不過不管檔案形態怎樣變化,遠古如甲骨檔案,即使在現在還是有很高的研究價值。那些智慧又有趣的文字符號,不斷予以我們滋養。

甲骨檔案:產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動中,以甲骨作為記錄載體,是我國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檔案,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的階級與國家狀況、農業生產、思想文化等各方面。

檔案

金石檔案:冶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,也稱鐘鼎文。青銅器質地堅固、便于長久保存,西周起,凡統治者有大事記載,便鑄器銘文。

檔案

簡牘檔案:以竹木為載體的公私文書。簡牘檔案歷經春秋戰國、秦漢。尤其是周代到漢代1000余年之間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寫文書與保存檔案。簡牘檔案形態一直延續用至紙張普遍應用的東晉末年。

檔案

縑帛檔案:以絹帛為載體,具有質地堅韌輕柔、便于攜帶和保管等優點。最早出現于戰國時代,廣泛使用于秦代。基于其價格昂貴的特性,一般用于書寫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。

檔案

紙質檔案:目前主要的檔案書寫材料,具有輕便的特點,有利于促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。

檔案

聲像檔案:也稱視聽檔案,包括照片、影片、唱片、錄音帶、錄像帶等。具有直觀性強、易復制特點,但也有質地脆弱,大多不能直接閱讀等劣勢。

檔案

電子檔案:具有憑證、查考和保存價值并歸檔保存的電子文件。通過計算機磁盤等設備進行存儲,大部分采用云存儲方式,以案卷為單位。

檔案

03 穿越千年的檔案稱謂,很酷!

夏、商、西周三代的檔案管理員,稱為“史官”,檔案主要由史官保管。其中,西周出現中央政府正規的檔案機構:天府,管理天府的史官稱為“守藏史”。文書檔案的副本由秘書機構太史寮中太史、內史、御史等保管。

在戰國時期,趙國的檔案管理員叫“御史”,齊國稱為“掌書”,秦國稱為“尚書”;在西漢,“御史府”是中央政府主管文書檔案的重要機構,御史中丞主管宮中蘭臺圖籍秘書,令史是實際管理人員;在東漢,主管文書檔案的中樞機構是尚書臺,檔案由尚書主管。

魏晉南北朝時期為管理歷朝檔案盒本朝檔案,形成三省制,即中書、門下、尚書,在“三省”之外另設秘書省。隋朝在秘書省內設立“史館”,唐朝的史館收集了大量的歷朝和本朝檔案;宋、元、明專門保管檔案的機構叫“架閣庫”,主管官員成為“管勾”,檔案人員稱為“守當官”、“勾當官”。清朝中央和地方檔案工作機構稱為“清檔房”、“檔房”,從事文書檔案保管人員稱為“書吏”。

檔案

縱觀檔案發展史,檔案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,卷卷文書檔案匯聯成的知識海洋,不斷推進社會技術、社會文明奔涌向前。檔案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,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叫瑯琊閣、叫天府、叫御史府、叫尚書臺、叫史館、叫架閣庫、叫清庫房、叫檔案館。有一群睿智的傳承人,他們叫史官、叫守藏史、叫御史、叫尚書、叫守當官、叫書吏、叫檔案管理員。

文化自信、文化傳承,以檔案為基礎,從管好檔案開始。

標注:第1/4/6圖片來源于網絡,侵刪


推薦閱讀:

檔案管理新趨勢!閉環檔案監管模式拉開序幕

協同高效!檔案管理系統“外部鏈接”功能,誰能不愛

檔案管理者必須要了解的《檔案法》,對這11個方向提出了新要求!

99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