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軟件業再迎新機遇
在近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上,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表示,截至2010年底,中國軟件行業收入達到了4296億元,同比增長33.5%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在今年年初曾經表示,以4號文件為標志,中國軟件業開啟了一個黃金十年。以2000年為起點,中國軟件產業規模以平均每年38%的速度在增長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逐年上升,2000年,該比重只有1%~2%,2005年提高到10.2%,2010升至18%。2010年底,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超過300萬,軟件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。其中,骨干企業實力明顯增強。2010年,軟件企業前100家收入達到2900億元,占軟件行業收入的21.7%。
然而,與發達國家相比,目前中國軟件業仍然比較弱小。根據IDC發布的數據,美國軟件業務收入占信息產業的比重大概為72%,這一比重在其他發達國家也都在50%到70%之間。與此相對比,中國這一比重只有18%。另外,中國前100家軟件企業的收入總和還不如IBM這一家公司的收入多。這些數據表明,中國軟件業在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。不過,與十年前不同,今天,中國軟件業已經站上了新的起點,擁有更為扎實的發展基礎。
陳偉司長曾經指出,未來10年到20年,是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打破跨國公司對信息技術長期壟斷的“時間之窗”。
今天,隨著技術的演進,我們已經逐步進入“云”的世界?!霸朴嬎恪北惶岢鰜硪院?,曾經堅不可摧的Wintel聯盟終于被打破,英特爾、IBM等公司都在圍繞“云”重新布局,這也為軟件產業的整體創新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間。
更重要的是,云計算概念是谷歌基于商業模式的轉變而提出,它體現出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市場的巨大驅動力,這與過去純粹依靠技術推動完全不同。而對坐擁巨大市場的中國軟件業而言,這一點至關重要。它意味著跨國公司既有的優勢即將被打破,中國軟件業的重要戰略機遇將由此凸顯。
在新的產業形勢下,我國在今年適時推出了4號文件,以促進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。該文件與之前的18號文件一脈相承,在產業層次、人才培養、政策環境等方面都有所涉及。4號文件指出,要綜合運用財政、金融、教育、市場和政府采購等措施,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體系,為實現軟件業的新突破提供政策支持。
我們有理由相信,在重大的歷史機遇面前,中國軟件產業一定能在下一個階段創造新的輝煌。
(出處:中國計算機報)